第44期

抗癌路上

海报新闻 · 2023-11-12 14:20 · 原创报道 记者: 张海振 编辑: 刘美显

走出手术室的他们,讲述最真实的抗癌故事

  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首席记者 张海振 济南报道

  在中国,每分钟就约有7个人无声无息地患上癌症。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只能依靠手术、重复的化疗,维持不知何时就会突然终了的生命。

  不少癌友会把切除肿瘤的那天当成自己“新生”的一天。走出手术室后的他们,对“新生”后的5年生存率尤为关注——从医学上讲,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和康复,平稳过渡5年,即达到临床治愈。5年生存率对癌症患者来说意义非凡。

  可能是基于同样的目标,也可能是相互寻求鼓励、慰藉,癌友们慢慢聚到一起,成立了各种抗癌俱乐部。

  济南抗癌俱乐部就是其中一个。83岁的王志刚和70岁的赵孝勇是这个俱乐部的前任和现任主任,分别有20年和10年的抗癌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了解走出手术室后的他们,是怎么倔强而努力地活着。

济南抗癌俱乐部几乎每年都会为抗癌5年、10年、15年等“逢五逢十”的抗癌明星们过“生日”,名曰“五整生日会”(资料片)

  只有和同伴们携手并进,心中才会有光

  今年5月,83岁的王志刚身披红花,站在了“五整生日会”的舞台上。

  如果不是受疫情的影响,她去年就该登上这个舞台——去年是她抗癌的第20年。

  济南抗癌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几乎每年都会为抗癌5年、10年、15年等“逢五逢十”的抗癌明星们过“生日”,名曰“五整生日会”,既为庆祝“新生”,也为帮助新病友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他们说,自己就像一群想要从战场包围圈中突围的“残兵败将”,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但当同类聚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慰藉,就能看到希望。尽管在突围的途中,同伴们可能会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总会有人平安抵达终点。

  只有活着才有未来,只有和同伴们携手并进,心中才会有光。

  王志刚是2002年9月被发现罹患了卵巢癌,且为晚期。同年术后,极度虚弱的她是被孩子用椅子抬上楼的。在与癌症抗争的日子里,她先后经历了6次化疗,呕吐非常严重,“我也经历过一段‘黑暗的日子’,刚开始也是怨天怨地。”

  待在家里的那段日子,王志刚反复查阅关于卵巢癌的资料。她的心里充满了惦念和对活下去的渴望,“当时的书上说,卵巢癌术后5年的康复率能达到30%,我就想,我要争取进入到那30%!”

  2003年,王志刚接触到了抗癌俱乐部,并于次年加入了俱乐部。今年5月,83岁的她从俱乐部主任的位置上卸任,19年的时光,她见证了太多癌友们悲欢离合的故事。

  前不久,王志刚与一名癌友孙强联系,询问对方吃点什么药物可以保健。孙强和她同年罹患癌症,是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癌——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罗京患的就是这种病。

  “他这个病很棘手,当时很多医院都不收,后来好歹在一家医院做了手术。”王志刚介绍,由于孙强的疾病非常严重,为他做手术的医生认为他即便是做了手术,也活不过3个月,于是在为他更换血管时,替他选择了一款相对便宜但质量略逊一筹的产品。

  “3个月后,他去复查时,护士们都很惊讶,没想到他能挺过来。”更令医护人员想不到的是,孙强至今已经挺过了21年。

  这21年间,他除了跟着俱乐部的癌友们一起锻炼身体、听科普讲座外,还自学中医,开通了个人网页,在上面更新有关癌症的科学知识,帮助了更多的人。“不过,前些年他又得了肺癌,医生连续给他做了几次手术,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医生也不敢给他切了。他现在是带瘤生存,身体状态挺不错的,平时还照顾孙子呢。”

济南抗癌俱乐部前主任王志刚

济南抗癌俱乐部主任赵孝勇向记者展示自己曾经的诊断报告

  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垮掉了

  在今年5月举办的“五整生日会”上,王志刚还向大家介绍了她的“接班人”赵孝勇——一名抗癌10年的直肠癌患者。

  2013年11月,距离60岁生日还有3个月时,赵孝勇突然发现自己大便带血。本以为是痔疮,最终却被诊断为直肠癌。

  赵孝勇的岳母在2005年就患了直肠癌,所以当看到肠镜报告单上“占位”的字眼后,他就知道自己可能是癌症了,但心里始终不愿意承认,因为在患癌前,他几乎没生过病,连发烧、感冒都没有。

  “我一直误以为自己的身体非常棒。”赵孝勇说,当医生告诉他这是直肠癌后,他还拿自己从不生病的“事实”与医生“抬杠”,“医生拿着一本很厚的书对我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如果长期不生病,那就是你本身有问题,免疫预警系统麻痹,这本身就是一种病。医生说,1万个人里面才有1.23个像我这样的人。”

  接受了医生的观点后,赵孝勇开始配合治疗。2013年12月6日,是他动手术的日子,也是他“新生”的日子。

  无影灯下,医生打开他的腹部,熟练地切除了肿瘤。术后,他每天从7点输液,持续到23点,这样“不吃不喝”地度过了12天,体重轻了20多斤。

  “我始终坚信,我的生命不会那么早就结束。虽然那时候,我的家人咨询过医生,医生说我快的话3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赵孝勇说,信念就像一道光,划破了阴霾,照在他身上。

  他坚决“不信邪”,每天查阅癌症的相关资料,研究怎样的饮食起居对身体最好,积极抗癌。

  “每天早晨掀开窗帘又看到太阳,我就觉得自己又赚了一天!”他认为,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垮掉了。“很多人患癌后就自怨自艾,我反而积极查阅资料,发现很多人的癌症都是后天生活习惯造成的,就开始反省自己:以前爱胡吃海喝,现在就规律饮食;以前爱熬夜,一晚上能抽两盒烟,我现在就不熬夜、不吸烟了……”

  今年年初,王志刚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没法再在俱乐部里为大家服务,就找到赵孝勇,希望他能接过接力棒。

  眼看老主任身体状态大不如前,记忆力也逐渐衰退,为俱乐部的会员们服务实在力不从心,70岁的赵孝勇便接任了俱乐部主任。

  如今,除了俱乐部的日常工作外,他还和以往一样,出去唱歌、运动、做义工。

  明明已经退休了,还曾经患过癌症,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忙碌?

  面对疑问,赵孝勇俏皮一笑:“我是有私心的,如果有病了整天待在家里,反而容易胡思乱想。走出来做点事情,一是证明自己还行,另外帮助别人也能快乐自己。”

赵孝勇的诊断报告

赵孝勇经常做义工,获得了不少荣誉证书

  生命面前,俱乐部是一个“旅行团”

  其实,俱乐部的癌症患者们,并不都是如王志刚、赵孝勇一样。

  “也有一些人,很可惜……”王志刚一直都记得患喉癌离世的马峥。他曾于多年前做过手术,本来身体恢复得不错,但2020年前后,病情有些反复,就前往上海做了最后一次手术。从上海回来后,时年72岁的马峥身体每况愈下。

  2021年4月,王志刚前去探望他,“他老伴一个劲地拉着我的手叹气。”马峥的老伴说,老马从脖子处进行了大掀盖,他口腔、咽喉里的一些如声带等组织、器官都被切掉了。他无法发声、无法吞咽,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连坐都坐不起来。家人将饭打成泥,通过管子喂进他的身体。他的床边还放着一块小黑板,每次想表达时,他就把话写在小黑板上。

  “再后来,他就走了……”王志刚十分痛心,曾经的“战友”在人生最后的时光过得非常痛苦,毫无生活质量可言。她认为,大家抗癌除了追求生存率之外,生存质量也非常关键。

  虽然,在抗癌的道路上,每个人走过的轨迹不同,经历的悲喜也不同,但总体来说,医学在逐渐进步。

  10年前,赵孝勇做的直肠癌切除手术还是开腹的方式,当年缝了20多针,术后3年内遇到刮风下雨,伤口都会发痒。但如今的直肠癌手术,几乎只用微创就能解决,“有个同样是直肠癌的病友,他是3年前做的手术,瘤子还转移到了肝上,两处肿瘤同时切除,这应该是个相当大的手术,但医生就只从他的肚子上打了6个孔。”赵孝勇说,医学的进步确实给患者减轻了很多痛苦。

  他认为,生命面前,俱乐部是一个“旅行团”,来自四面八方的癌友们加入进来,大家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相互慰藉。在俱乐部,大家获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新生,还从心理上得到了疗愈。在他们背后还有一个个家庭,这道生命之光照亮的是家庭的圆满,以及未来的希望。

  是的,当微光照进生命的裂缝,他们用希望博弈未来。

  (注:为保护隐私,除王志刚、赵孝勇外,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责编: 刘美显 审核: 辛然
抗癌路上系列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