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敢当时评 >海报观潮

海报观潮丨难忘的一课,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缩影

2023

/ 05/1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坤杰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5月11日上午,山东济南,泺源大街2号,一间简单的会议室里,一群青年党员聆听了一堂关于孔繁森精神的主题党课。

  是一堂课,是一次真诚的讲述,是一次虔诚的聆听,更是一种感动的传递、一场思想的跋涉、一次精神的攀登。

  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年后,身边的朋友将会如何讲述我们自己?

  在这节课中,孔繁森的老友把那些曾经他们一起亲历的、一直感动着他们的故事讲给了一群青年人听。事迹感人至深,境界更是鲜有人能达到,但在讲述中,他的友人更愿意把孔繁森看作一个普通人,一个难得的、特别的好人,孔繁森大概也愿意自己会这样被讲述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但代代不变的是初心使命,代代传承的是伟大精神。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并配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孔繁森精神被纳入。

  近30年了,孔繁森身上闪耀的那束曾穿透一代人心灵的光一直没有黯淡。如今,在这样一堂课中,在讲述和倾听中,这束光又照耀在了一群青年人的脸上,又震颤着一代人的心灵。

  1979年,35岁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参加援藏工作,并写下自己的铮铮誓言——“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青年孔繁森由此开启了自己的首次赴藏工作。

  在岗巴工作的3年里,孔繁森克服了高原反应,学会了骑马,在一条条险峻的小路上,他背着药箱,策马颠簸,去打针送药,做调查研究,路上会有踉跄,也会有摔倒,但在他友人的讲述中,他不曾犹豫过,一直很坚定。

  艰苦的环境、艰难的条件、艰辛的经历。如果说第一次选择是一次对未知的尝试和体验,那么第二次选择则是对已知的奔赴和坚定。

  1988年,孔繁森带队第二次入藏,家里留下了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做过手术的妻子和正在上学的孩子……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44岁的孔繁森是做了如何的艰难抉择,经受了如何的内心煎熬,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真切体会。

  第二次入藏,到拉萨近四个月,孔繁森就跑遍了拉萨所属八县区的每一所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小学,走访教职工近600人……并在短短的几年内跑遍了拉萨当时55个敬老院中的48个。就这样一步一步,俯下身子,带着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实现发展的路子。

  环境更艰苦,条件更艰难。1992年12月,去西藏最偏狭的阿里地区、去全国唯一没有通电的地区,又一次人生的考验和抉择降临于他,没有意外,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去。

  在地震救灾中收养了两个孤儿,照顾藏区的老人,三入察布区,身为地委书记却去卖血换钱……可是又哪有什么天生的完人?谁又不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不能尽孝于母亲、照料于妻子,无法陪伴儿女的成长,不能参加女儿的婚礼……一个在“大家”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超人,在照顾“小家”上却显得“无能为力”,孔繁森暗暗伤痛,曾感言亏欠家庭太多。是啊,真的不是每一次选择都那么轻而易举、没有代价。

  1994年11月29日,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为一场无情的车祸,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0岁。临终前他还在惦记着他收养的两个孩子生活如何、学习怎样,去世前4天还写下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计划书。

  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他说:“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踩成一条路。”

  他说:“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

  ……

  最高贵的品格里一定包括“言行一致”。

  现在我们再说赤诚、担当、大爱、无我,你一定不会再觉着那只是一个个抽象的词藻吧,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有具体实在的指向,都有一次次艰难也坚决的选择,都包含无比复杂的、难以言说的心情,会有愧疚和伤痛,更有坚定和无悔。

  狮泉河水清澈见底,冈底斯山挺拔神圣,冈仁波齐的雪山终年有阳光照耀……多少人心向往之,心里默默地想“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啊”。但是,一样清澈、一样挺拔的,还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孔繁森精神,值得每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人去时时仰望、学习和践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个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伟大的事业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同上一堂“大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一堂课,一次心灵的触动,一场精神的洗礼,而后是无数次默默地感受,感受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可以如此赤诚、坚韧、无私、无畏。

  而作为全国“大课”中的一节课,这应该就是当前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党课、像这样的讲述、像这样的感动、像这样的感受,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也一定能化作激励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推荐 换一换